香港上環德輔道中
244號東協商業大廈
3樓(接待處)及2樓全層

電郵 info@pruden.com.hk
電話 +852 2507 8333
傳真 +852 2531 8888

我們的成員

最新消息
07/06/2023

日出康城主力牆事件的啟示

網址: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property/3239894/

上月底,將軍澳日出康城首都其中一個住宅單位於裝修期間拆毀部份主力牆,並改建為主人房房門,事件隨後引起公眾高度關注。上述事件的經過及影響已被公眾廣泛討論,筆者在此不贅。然而,筆者認為從此事件顯示現時有關室內裝修工程的監管機制未能有效預防違規建築的出現。就以此案為例,若非涉事單位的裝修片段於社交媒體上被公開,相信事件難以曝光,而整座大廈的結構安全將於不知不覺間出現隱患。

現代人著重提高生活質素,改善自住物業的室內空間是重要一環。為充分利用有限的室內空間,業主或住戶於裝修新居時聘用設計師進行室內設計十分普遍,於設計裝修方案時,室內設計師無可避免地需要滿足客戶的要求,施工前或許忽略審視若干間格改動會否影響樓宇結構,並就潛在的違規建築向客戶提供意見。雖然現行的《建築物條例》已規定非豁免審批的樓宇加建及改動工程需獲得屋宇署批准後才可進行,但一般室內裝修工程大多屬於無需預先審批的裝修工程,而這些裝修工程絕大部份亦只涉及私人地方,在缺乏監管機制下,外界難以得悉有關裝修工程是否完全符合法例規定,防止違規建築只能依靠業界人士的自律及專業判斷。

上述日出康城事件顯示現行監管機制有需要改善的空間,在現時社會高度關注下,筆者認為現時正是政府檢討及優化室內裝修工程的契機。現時本地室內設計行業沒有明確的登記制度,從業人員無需持有政府專業認證或資格,亦對建築結構工程的認識沒有特別要求,容易導致行業良莠不齊,一旦出現室內違規建築,相關裝修工程公司或其室內設計師在現行建築物條例下,無須負上任何法律責任,而小業主則需承受因違規建築帶來的潛在風險和責任。長遠而言,筆者建議政府可考慮參考物業代理或物業管理人員的發牌制度,成立發牌機構對現有的室內設計行業進行登記及監管,並引入強制持續進修機制,以提升裝修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筆者亦建議相關室內設計業界可加強推廣其專業守則,以確保從業人員對建築、結構安全及消防等領域有基本認知,令他們可於設計裝修方案時向客戶提供基本意見。

現時住宅物業室內裝修工程一般不須由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同意後便可進行,業主及裝修公司方面亦不需要預先提交詳細的設計圖則予以審批,亦毋須就改動室內相關工程細節通知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令外間難以有效識別及防止潛在的違規建築工程。筆者建議政府可訂立機制,以便提早識別潛在的違規建築個案,例如要求業主預早提交詳細設計圖則及工程細節以作備案,並加強抽查及巡視高風險個案,以確保違規建築個案即使出現時,亦可於室內裝修工程完結前迅速處理。

香港是一個高密度發展的城市,提高公眾對樓宇結構安全的意識亦十分重要,筆者建議政府可藉上述事件加強公眾對樓宇結構安全的認識和宣傳,甚至可提供一些改善室內空間的知識,從而減少出現違規建築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萬一出現違規建築而影響大廈結構,即使事後作出補救措施,日後亦未必可以完全消除結構安全風險。隨着大廈樓齡增加或日漸老化,相關影響不僅只限於涉事單位,整座大廈皆可受牽連,2010年發生的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便是典型事例。事件因大廈地下鋪位的主力牆被毀而發生,最終引致整座大廈迅速倒塌,造成4名市民無辜遇難,政府亦應汲取教訓,迅速採取行動,以保障大眾市民安居樂業。因此,樓宇結構安全與普羅大眾的利益和人身安全息息相關。

普縉高級合伙人(建築測量)汪整樂

(轉載自星島頭條專欄)

我們的想法
文章及訪問
 

 

我們的想法



尹志強
普縉首席拍賣官

專欄文章


媒體互動

 

我們的想法



蘇文豪
執行董事 及 建築測量部董事總經理

專欄文章


媒體互動

 

 

我們的想法



王俊文
商業估值 高級合伙人

專欄文章


媒體互動

受邀分享:
https://www.rexwong01.net/public-share/

媒體報導:
https://www.rexwong01.net/media/

 

我們的想法



潘耀威
建築測量部總經理 及 項目總監

專欄文章


媒體互動